协同治理“强制扫码”

日期:2023-07-27 17:43:46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资料图)

停车场缴费时要先关注公众号才能接着付费、饭店点餐时要先关注公众号才能继续下单……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因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的出现,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强制关注公众号、强制要求使用某些小程序,这些“霸王式”扫码乱象本质上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更严重的是,“强制扫码”将给消费者带来各种风险。从小的烦恼来说,消费者会因此收到商家公众号发送的广告推文、优惠促销等营销信息,导致信息冗余;从大的潜在伤害来说,消费者的性别、手机号、生日甚至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被商家索取后,有可能流落到第三方平台,埋下个人信息被“多次倒卖”的隐患。因此,“强制扫码”并非小事,亟待相关部门、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联合发力,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有效治理。

事实上,对于此类侵权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早已明令禁止。如《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也都有明确规定。一些部门也对互联网营销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范,比如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经营主体设置“一键关闭”,以保护用户免遭弹窗骚扰。相关部门应以更强有力的监管举措,将这些法律法规落实落细,有力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专项治理存量违法行为来说,主管部门应加强协作,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执法效能,打出约谈、罚款、整改等组合拳,切实提高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比如,网信、工信等部门可以探索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号及二维码的使用标准和规范制度,同时联合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使用识别标准,禁止公众号平台强制收集用户信息,以长效机制护航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我们看到,一些社会监督力量已行动起来。此前,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消协组织已经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通过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关注公众号、不过度索取个人信息。此次中消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监督工作,力度更大,分量更重,让人们对治理结果有了更多期待。

互联网时代,经营者开展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但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权利为前提。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新形势下,任何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更要守牢法律底线,坚持科技向善,尊重消费者意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健康持久发展。期望社会各界齐心协同共治,早日杜绝“霸王式”扫码乱象,为消费者创造安心、清朗的消费环境。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